
編輯筆記
陳銘華
散文詩(poème en prose)是起源於法國的一種 不分行詩體,白話文運動前,中文詩雖不分行, 但詩仍然是詩!五言、七言只是形式,分行與否 亦然。然而,無論古今中外,寫詩的人總會有覺 得過於形式化妨礙創作自由的時候。因此,以口 語代替文言,以散文文體對應韻文文體來寫詩, 便自然地出現了。前者稱為新詩、現代詩、口語 詩等,而後者則被稱為散文詩——這正是文學發 展的趨勢。然而,多數寫詩、讀詩者往往望文生 義,見“散文詩”便以為是“散文加詩”,或是 一種介於散文與詩之間的文體。若如此,那“詩 歌”一辭又該如何理解?
“散文詩”一名確易引起誤解,故紀弦曾主張 取消,認為“詩就是詩”;秀陶基於原義,認為 應以散文文體來寫;羅青則指出,形式不同,分 行與否又有區別,稱“分段詩”更為準確......可 是這之後中文散文詩的發展漸趨式微,如何命名 似乎已無人關心。直到本刊積極提倡,每期推出 “散文詩專頁”,並於去年 12 月《散文詩專號》 中公開呼籲,希望大家能為這種詩體尋找一個更 “正確”的名稱。在討論過程中,有人提出“新 自由詩”強調其極度自由的本質,卻稍顯力度不 足;也有人建議“詩意文”,卻已落入非詩非文 窠臼。編者近日思索,中國文學創作歷史悠久, 一般人談話尚且活用成語、文采斐然,詩人的創 作雅俗共存、韻散並用,以最大的“自由”來演 繹詩,不正是更理想的方向嗎?乃結合自身的實 踐經驗,編者最終取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之意, 命名為“非常詩”,歸屬於詩!若再無異議,將 自下期開始,正式採用此名!
秉承本刊一貫原則,除原著引用、書籍刊物、 團體機構名稱外,來稿“詩歌”一詞一律更正為 “詩”,不願刪改者,請先說明。
美國郵費暴漲,本刊同好辦刊,除訂閱及交流 的刊物外,不再寄贈印刷本給國內外的作者,而 改以電郵寄贈電子版。不得已處請大家原諒!至 於有長期電子版服務需要者,請電郵本刊郵箱: nworldedit@hotmail.com 索取。